行業自律處于初級階段,共同價值觀尚未成型。個別安全評價機構責任人盲目追求個人經濟利益,置社會與法律責任于不顧。出借資質對于經營來說確實“短平快”,不用考慮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不用考慮市場耕耘,不用研判政府和企業的深度需求,因此個別安全評價機構經營者選擇了這個途徑斂財。
資本驅使“跑馬圈地”運動,引發盲目擴張。一些安全評價機構出于發展的需要,與資本簽訂了對賭協議,但資本不了解安全評價行業的特殊性,只是簡單粗暴地把美團、盒馬鮮生等快消行業的要求復制到安全評價行業,要求在一定時間窗口要達到指定的經營業績、占據一定百分比的市場。但是安全評價是一項需要深度思考、認真分析的工作,即使同樣的工藝,也要根據每家企業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判斷。這就與資本需要的高復制性、高速增長產生了矛盾,而安全評價機構所簽的對賭協議驅使經營團隊不得不四處出擊建立分公司,按資本的口味去追求業績增長率。過快的發展會出現分支機構管理跟不上的現象,進而滋生出造假行為的土壤。
存在演變為“乙+丙”的大乙方的趨勢。設立安全評價機構的本意是作為第三方,服務于政府(甲方)和企業(乙方)安全生產方面,為政府決策提供技術支撐,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進行風險分析管理、過程控制。但目前企業是安全評價服務的購買方,通過安全評價審查,獲得項目的許可、生產經營權。安全評價機構迫于市場生存競爭和企業等方面壓力,無法有效擔當起“守門員”的角色,可能為獲取企業的經濟報酬而妥協,無法保持第三方的獨立性,導致背離設計初衷,為安全生產埋下隱雷。
對安評行業的建議
發揮價值觀引導作用
確立行業共同的價值觀
創新是發展的“鐵布衫”
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亟待建設
行業技術含量有待提高
給資本戴上“金箍”
控制好流入的資本
信息化為行業賦能
激活安全評價行業蘊藏的數據資產
用信息化手段監管評價機構
分享就先到這里結束了,更多詳情歡迎來電咨詢。